《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

时间:2020-10-29 13:32:45 工资待遇 我要投稿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支付清算创新与安全研讨会在京举行。据悉,本次论坛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共同主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支持单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最新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

  行业报告主要内容:

  1、2013-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的网络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增幅分别为:968.60%和976.68%。

  2、2016年,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飞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达663.3亿笔,金额54.25万亿元;移动支付970.51亿笔,金额51.01万亿元。

  3、25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类型分布分别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60家、互联网支付109家、银行卡收单62家、移动电话支付47家、固定电话支付8家、数字电视支付6家、预付卡受理6家。

  4、《报告》基于协会采集的来自于223家支付机构的数据,对我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当前,非银行支付机构在业务上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223家支付机构共有分公司1471家,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受理业务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从业人员数量和营业收入初具规模,223家支付机构共有支付业务相关从业人员60547名。

  5、业务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区域和大城市,最多的是广州133家,最少的是西藏仅10家。205个地级市还未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分支机构。

  6、支付机构收入规模参差不齐,超过100亿以上的机构仅1家,10-100亿的.9家,1-10亿的46家,1000万-1亿的71家,1000万以下的95家。

  相关阅读:

  据了解,《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的第五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支付清算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把握国内外支付清算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发掘支付清算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动态跟踪国内外支付清算研究的理论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继续从中国和全球两个维度,从理论、实践与政策多个视角,对于支付清算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点”“面”结合的研究。其中,总报告为“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含义”,全面分析了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趋势,并且运用各类量化分析工具,对于支付清算运行与宏观经济变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等,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剖析。

  此外,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发表了讲话。范一飞副行长指出,近年来,为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安全、高效支付体系的要求,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人民银行统筹规划、扎实部署,推动支付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深化支付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合作监管机制,加强政策沟通;二是推动支付标准和技术输出,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付体系建设,推进设施联通;三是完善支付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打造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主渠道,服务资金融通,推动贸易畅通;四是鼓励零售支付服务“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往来,促进民心相通。

  同时,李扬表示,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目前支付清算指标已经能够较为可靠地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基本趋势进行反映和预测。基于对支付系统数据的跟踪分析,我国的金融活动在前两年的加速扩张之后,开始走向稳健,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逐渐恢复“常态”。这种产融关系的“复归”对于我国未来的“去杠杆”等经济金融结构调整的开展以及更为长期的经济增长都是好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