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象屿集团
更多>- 行业:咨询/法律/财会/中介服务
- 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 规模:1000人以上
- 地区:厦门市
公司简介
象屿,位于厦门岛西北角,与海沧隔海相望,与东渡港区和高崎国际机场相临,直通厦门大桥、杏林大桥和海沧大桥。这个拥有海陆空交通优势的临海区域,就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特殊监管区——厦门象屿保税区。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因开发建设象屿保税区而生。
象屿集团,成立于1995年11月28日,是厦门市国有独资企业,总部设于厦门。
勇于开拓、高度市场化是象屿集团的重要标签。象屿集团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锐意改革、顽强拼搏,不断前行。
作为厦门象屿保税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运营服务商,多年来象屿集团因势而变,顺势而行,在坚持服务企业成长、服务社会发展的同时,发展成为以大宗商品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服务、土地成片开发及房地产、类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区域开发及民生服务等为核心产业的国有企业集团。
截至2012年底,象屿集团拥有90家投资企业,资产总额193亿元,年营业收入359亿元人民币,业务主要分布在厦门、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长沙等重要口岸城市及内地新兴市场。位列2013中国500强第317名,中国服务业500强第102名。是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中国驰名商标,金融评信AAA级企业。
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主营业务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现金流充裕、管理领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受人尊敬的中国品牌企业。
企业文化
![]() | 象屿文化品格的象征是晨帆 晨帆,迎着朝阳,驶向大海,没有最远,只有更远。我们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海洋,面对不可限量的未来,每一个清晨都是新的起点。 晨帆,瞭望无限世界,日积月累,以致万里。我们有梦想,但不空想,扎扎实实地发展事业,创造企业的辉煌。 晨帆,借助四面来风为其所用。我们依靠团队的力量,包容并蓄,因势而变,变革创新,搏击市场。 晨帆,规避漩涡与暗礁,走稳每一里航程。我们有激情但不激进,居安思危,严格控制风险,实现稳健高效的增长。 晨帆,无私忘我,胸怀坦荡,仁厚宽广。我们以国家和企业利益为先,廉洁自律,开诚布公,表里如一,乐于听取不同意见。 晨帆,坚守岗位,从不懈怠。我们恪尽职守,勤勉敬业,一丝不苟。 |
象屿使命
创造财富,成就梦想。
象屿致力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就客户、股东和员工的追求与梦想。
象屿愿景
受人尊敬的中国品牌企业。
崇尚民族精神,坚守企业责任,要赢得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广泛尊敬,成为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核心特质
追求卓越,勇担责任
象屿精神
合作、务实、高效、创新。
合作:合作促进成长,合作提升价值;倡导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坚持合作各方的共赢。
务实:直面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说话诚实,开诚布公;做事扎实,注重细节、勤勤恳恳;求取实效,聚焦于绩效的改善。
高效:没有效率就没有生命力;雷厉风行,只争朝夕,不遗余力;注重投入产出比。
创新: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时时是创新之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宽容合理的创新失败。
企业荣誉
中国驰名商标 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信用AAA级企业 全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福建省最佳信用企业 金融评信AAA级企业 海关审价绿色通道企业 厦门市纳税信用等级A级企业 2013中国企业500强第317名 2013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02名 2011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4名 | 中国物流、仓储、配送、运输企业第5名 201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 2012福建企业100强第9名 2012福建服务业100强第3名 2013厦门百强企业第4名 2013厦门服务业百强第3名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福建省经济社会突出贡献企业 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厦门经济特区25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厦门市文明单位 厦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 厦门市和谐企业 |
发展历程
2011年至今
推战略 促转型 强化产业升级,形成聚合力量
2006年-2010年
抓整合 树品牌 明晰战略目标 壮大企业实力
2001年-2005年
夯基础 调结构 多元化投资 专业化经营
1992年-2000年
求生存 谋发展 区域化开发 市场化运作
人才理念
人力资源是象屿集团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是驱动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
人才选拔和任用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以能力为导向、以业绩为依据的原则;关注能力与岗位的最佳匹配,能力与团队的最佳匹配,不求最好,力求合适;力争用人所长,容人所短;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等条件下内部优先。
人才培养与成长 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兼顾到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注重个体差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绩效考核与评价 要以战略为导向,以绩效改进为重心,优点突出的人往往个性鲜明,工作态度应当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
我们从根本上否定薪酬管理上的短视、攀比与平均主义,以公平、效益、激励、相符、合法等五项原则为指引,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我们认为,关注并给予员工人文关怀,是促进员工身心健康、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